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_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中国本土运动服装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是什么?

3.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前景是什么?

4.现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5.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未来新趋势有哪些

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_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本土运动服装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9年Nike/Adidas市占率延续提升趋势,分别达到22.9%/20.4%,Skechers提升至6.8%。国内品牌中,安踏加速抢占份额、进一步拉同Nike/Adidas距离,市占率为16.4%(安踏品牌/FILA市占率分别为11%/5.4%),李宁/特步企稳回升,2019年市占率为6.3%/4.9%。

       运动服饰行业因产品的功能属性和营销资源的稀缺属性使得行业壁垒较高,集中度持续提升。随着各品牌的竞争和行业洗牌,头部品牌不断加深壁垒,规模稳步扩大。目前,运动服饰行业上中下游均已形成优质龙头,国际龙头品牌与国内上下游龙头生产商和渠道商合作构筑壁垒,本土品牌以地缘优势和本土优势迅速壮大,规模效应凸显。行业壁垒多重且不断深化,利好龙头企业,产生大市值公司。2013年以来,国内运动服饰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CR5提升24.3%至72.7%。对标国际市场,国内运动服饰行业集中度更高,且提升幅度更大。

       近年来,耐克和阿迪达斯占据着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市场份额的前两位。2019年二者市占率延续了提升的趋势,耐克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22.9%,阿迪达斯市占率排名第二,为20.4%。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耐克市场份额领先于阿迪达斯。

受疫情影响市场增速放缓,疫情后市场继续快速扩张

       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后,人们运动消费潜力得以释放,结合疫情时期人们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近年来体育政策的出台、运动健身风起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未来运动鞋服行业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运动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是什么?

       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1、服装设计行业的就业前景与时尚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如果该地区或国家的时尚市场发展迅速,对新颖、独特的服装设计有较高的需求,那么就业前景可能较好。然而,如果市场需求不稳定或衰退,就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成功的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意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对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除了具备艺术、设计和时尚技能之外,对于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能力。拥有高水平的设计技巧和创新能力的人可能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

       3、随着消费者对时尚的需求和观念的变化,服装设计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可持续时尚、自定义服装和体现多样化身体形态的设计等,这些都是市场上的新趋势。对于有关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将对就业前景产生积极的影响。

服装设计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位

       1、时装设计师,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是许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目标。作为时装设计师,你可以设计创新和独特的服装系列,参与时装周和时装展示,并与制造商、买手和零售商等行业相关人员合作。

       2、品牌设计师,一些毕业生希望在时尚品牌或时尚公司工作,负责为品牌设计创意和风格。这包括设计公司标志、包装设计、品牌形象等。

       3、面料设计师:作为面料设计师,你可以负责设计和开发新颖的面料图案和纹理。这需要深入了解各种面料的特性和应用。

       4、时尚编辑或时尚顾问:可以在时尚出版物、时尚网站或时尚零售公司从事时尚编辑或时尚顾问的工作。这涉及到对时尚趋势的研究和撰写,并提供时尚建议和指导。

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前景是什么?

       服装行业市场分析:

       (1)盈利空间较小

       我国服装出口价格今年来有所上升,而这一变化是在生产成本上升、商务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下出现的,可以说服装出口高增长是以数量快速增长、利润持续走低的高消耗为代价的。

       (2)行业繁荣与亏损企业增多并存

       亏损和濒临亏损的企业有所增加,约占行业总数的20%左右。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质检总局对10个省、市的77家企业的77种产品质量抽查情况来看,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70%。

       (3)服装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堪忧

       名牌产品的模仿、抄袭、假冒伪劣现象仍相当严重。

       (4)国外品牌试图控制产业链

       后配额时代给我国服装业带来商机,也带来了危机。国际贸易保护的大棒会频频举起;根据中国服装协会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分析,国内高端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从国际市场看,走出国内品牌很少。

现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衣食住行四大刚需。除了住以外,剩下的衣食行都会因为国民收入逐渐增高而需求增加或变得更多样化。

       所以显浅分析来说,行业情况肯定是越来越好。

       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看到很多服装名企这几年相继倒地,而死因主要还是全球市场竞争下玩不过国外品牌。

       这几年以zara(廉价快时尚),nike(功能性服饰),LV(国际奢侈品牌)等国际品牌为首,在全球各地开枝散叶,基本去到哪碾压到哪。

       国内李宁,香港佐丹奴,英国玛莎,美国盖普的营业额是每况越下,总裁怎么换都毫无起色。

       别说国内了,我早前去东京,也是这些成功企业占据着购物街的重要位置。但是日本还好,因为有无印良品和优衣库挺住。

       至于国内品牌...

       拼款式更新速度,你输给ZARA (号称一件衣服从设计到门店只需21天)

       拼面料舒适合身,你输给优衣库(服装面料技术的革命家)

       拼运动功能性,你输给NIKE (誓要把科技带进球鞋领域)

       拼价格低,你输给h&m。。。(品牌理念就是穿一季就淘汰所以价格一定要喜人)

       现在国内品牌能拼的就是砸钱宣传。你看欧时力早年请的模特都是世界最top...米兰达,cara等。试图打造我国的轻奢服饰品牌。但是我觉得,一个品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当你有了最亮眼的产品你才是真正的成功。光靠明星效应恐怕是跑不远的。

       衣食行三大消费上。

       食,基本上除了方便面外没有外资能做到碾压我们民族企业。我们tm太会吃了。外国人摸不透垄不断啊。所以沙县小食,麻辣小龙虾,麦当劳和味千拉面都能和平相处,满地开花。

       行,属于政府干预项目,总在支援和振兴我国车企。

       偏偏最后的衣,真的是既没背景又没资源。本来服装审美和工艺的发展我们就比别人起步慢,以前赚的就是人多力(gong)量(zi)大(di),现在工人工资蹭蹭地涨和东南亚国家比已经没优势了,当没有国家政策这个神助攻扶持,于是迅速被成熟的外资看上这片肥沃的土地继而侵蚀。(PS:国家政策神助攻的典型例子就是早年拦截外国先进互联网企业,让民企因此得到了市场份额继而蓬勃发展。)

       现在国内部分服装民企,其实还是赚的剥削劳动人民的钱。他们走法律灰色地带走得如鱼得水,一天上10小时以上的班,一周还要上6天班,企业逃税漏税,还没有加班费,年假欠奉,保险不买,奖金双薪缺失等等。

       他们把员工的这些福利待遇榨取后终于把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服装巨鳄身上挖取到一点市场份额。

       但是好景不长,早些年这些民营企业的春天可能还在国内二三四线城市,毕竟国际品牌没有染指这些地方开分店,谁知各大品牌网店一开,市场份额又被无情地夺走。。。达芙妮也说现在的国民眼界开了,会买国际品牌了,竞争太大生意不好做。。。

       如果现在想在国内服装行业创业,小打小闹做做网红款肯定没问题,但是真要做品牌,没有敏感的市场需求感知力或者产品创造力,要付的开发费用宣传费不知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你看远处的凡客正用无比哀怨的眼神默默地注视着你。

       或许考虑下曲线救国?美特斯邦威都跑去做有范app了。自创一个搜索引擎,想模仿ASOS然后想杀出一条血路。现在还未见成效。但是至少有在努力。

       我们也可以跨领域学习立白和蓝月亮集团。他们就是了解国内消费者痛点后开发产品的成功案例。

       十年前左右宝洁和联合利华也是霸占了我们日化市场绝大部分江山。但是立白集团凭借着主攻手洗洗洁精(保护双手),蓝月亮主攻浓缩洗衣液(节省用量),成功把该领域的份额抢回来。或者我们真的需要更专注地做好一种商品,挖掘用户的痛点或者填补外国企业未发现的国人消费习惯,再者可以专注做还未被国外品牌入侵的领域,例如棉麻森女服饰,40岁左右的男女服饰等。

       这些都应该是未来我国服装企业需要考虑的方向。

       至于最近,我又想到另一个方向是资源整合,是受到了一些手机APP的启发而想到的。

       现在的商场里,卖服饰的小店基本都消失了,因为他们支撑不起高昂的铺租,同时又受到了淘宝销售的打击,所以放眼望去,商场里基本上活着的都是食店。

       但是,现在的淘宝卖家就有好日子吗?他们同样也是叫苦连天啊。

       当年淘宝火爆后,马云迅速推出了天猫,经过几年时间,天猫已经运营成熟,到了收割(店家)的季节了,于是什么进驻费推广费等接踵而来,让小商家们目瞪口呆,但是为了品牌的健康发展,成熟的淘宝店家基本都只能搬家天猫了。于是现在留在淘宝的都是一些负担不起天猫的小本经营。但是淘宝网店没有浏览量就没有销售额。那些早年获益的淘宝店家现在也是只能叹气,十分迷茫。

       我想,在未来几年,能打破天猫这种运营模式的APP应用会很快出现。

       犹记得我在ZARA网店购买衣服,顺丰从上海拿货再寄来我家花费了3天。

       但是在距离我家1000米左右的奶茶店,我用饿了吗订了四杯奶茶,一小时不到,奶茶就送到我手上了。

       上面说到了资源整合,想想如果有一个服装APP,她就负责在上面发布新款服饰,然后线下在各个热门区域寻找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店代理经营,当有客户下了单,后台马上发信息给该店铺,然后联系饿了吗APP(为了不混淆,咱们改个名字叫服了吗),服了吗的快递一个小时就把衣服送到你的手上。

       一个是3天,一个是1小时,你说哪个更具备竞争力?

       而且这种小店可以开在地铁附近(老实说现在这种铺位的租金搞不好比天猫的每月推广费还便宜),顾客也能在上下班途中去试衣服或者退还衣服。也有效解决了网店实物体验差,退换货物手续繁琐的部分缺点。

       像ZARA,H&M和优衣库这类型服饰店是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运营策略达到如此巨大的城市覆盖面的。所以这可以是一个崭新的思考方向。

       如果这个格局一旦成立,网上购物体验一定会被重新定义。

       拭目而待。

       --------------

       感谢你能看到这,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你能不吝点赞。这是我努力更新的最大鼓励和动力,谢谢!

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未来新趋势有哪些

       服装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元,其中,服装消费支出达1289元。

       中国服装市场2018年GMV达2万零77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8%,增长率达到峰值。受消费升级和本土消费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长影响,2019年、2020年GMV继续上涨。

       就服饰类目来看,女装一直是中国服装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子版块:始终保持领先份额,保持较高市场容量。

       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145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76.34亿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5.32亿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2018年下半年起,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纷纷入局社交电商,基于“小程序+品牌”裂变式运营迎来第一个爆发期。2019年社交直播电商为女装提供 了更完善的“种草式”交易路径,为2019年保持增长提供了基础。以下是利用有赞小程序进行服装行业经营交易的成果。

       借助社交生态的高频触达特点,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用户心智培养,社交电商在用户的触达、复购 以及转化上具有先天优势,有赞类目整体的购买转化率均值为7.0%。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五年我服装行业销售增速在5-10%之间,到2022年,我国服装零售行业营业收入将突破3900亿元。未来服装行业将呈现六大新趋势:

       首先,产品研发获重视。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离开市场,其中多数企业没有重视货品,这集中体现在一是产品风格不明确,二是产品的品质重视不够。其次,避开不必要的终端传统终端不再是服装企业的首选,现在一些服装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终端,甚至多品牌联合,自创终端,多渠道发展,取得话语权,灵动应对市场。第三,注重品牌发展策。多年前,许多服装企业走的是市场路线,自我品牌不强,这也造成了自身品牌没有附加值。第四,量力而行发展网络销售。据统计,服装行业中电商化的比例已经超过40%。2016年,网络服装零售额所占的市场份额为27.03%。

       第五,拼政策、拼补贴、100%退货将退出历史潮流。旧时政策使厂家承担大量库存风险、回款风险,不良环节造成企业难以生存,步入倒闭边缘,消失是迟早的事。

       最后,终端薪资体系开始改变。提高终端人员薪资,关心一线员工,已经是服装公司的共识。终端的考核也发生着变化,考核不再仅是销售额,还有VIP维护、折扣率、个人贡献率等等。

       好了,今天关于“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